发布:2025-3-19 9:01:18 | 点击:10 | 用户:Lisa | 出自:聘外易 |
---|---|---|---|
文章来源:苏州日报 美国外教苏平的二十载姑苏情缘 古城墙砖的纹路里沉淀着光阴故事,平江河的水波中倒映着异乡人扎根的身影。一晃,来自美国的苏州外国语学校外教Nathanael Dwight Pelton(中文名为苏平)已在苏州(苏州外教招聘)扎根二十年,他对苏州有着深厚感情,在他与家人眼中,苏州就是第二故乡,他喜欢苏州的千年文化、喜欢苏州山山水水、喜欢苏州的传统美食…… 苏平获得过“江苏友谊奖”“苏州市荣誉市民”“苏州好人”“苏州市优秀外籍教师”等一系列荣誉称号。他的故事被收录进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成为世界读懂苏州的文化样本。近日,记者专程采访了苏平,了解他与苏州的二十载情缘。 二十载姑苏情缘 从“苏”姓到第二故乡 2005年,苏平初至苏州,本只为一场轻松惬意的假期之旅。然而,这座兼具现代活力与典雅气质的城市,却在他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记。三年后的一个工作机会,让苏平毫不犹豫地再次奔赴这片令他魂牵梦萦的土地。 热爱户外运动的苏平尤其钟情爬山。苏州的山峦虽不高峻,却有着灵秀之美,灵岩山、大阳山、天池山等地,都是他常去的打卡地。四季更迭,各有韵味。而移步换景的苏州园林,完美诠释了他眼中的苏式美学。谈及苏州美食,苏平和许多外国人一样,对松鼠鳜鱼情有独钟,苏式小笼包和苏式面也让他赞不绝口。 因为入境需要中文名,朋友为他取名“平安”。当考虑姓氏时,“苏”字脱颖而出。朋友笑言他们夫妻二人与苏州十分投缘,自此,苏平一家五口都冠上了“苏”姓,这个姓氏也成为他们融入苏州的独特标志。 “苏州是最适合生活的地方。”苏平感慨道。闲暇时,漫步古城区,感受苏州的温婉古韵;走进园区,又能领略到城市的现代活力。这座城市在保留小桥流水人家的同时,不断开拓创新,“崇文、融合、创新、致远”的城市精神,深深吸引着他。 在苏州的生活安宁而舒适,苏平一家找到了真正的归属感。如今,在德国读书的孩子与他视频时,总会关切地询问苏州的季节变化、花开几时、又到了品尝什么时令美食的时候,言语间满是对这座城市的眷恋。孩子们早已将苏州视为自己的“老家”。 深耕教育公益 构筑爱与责任之桥 在生活中,苏平是个极具“腔调”的人,这份独特的气质同样体现在他对课堂教学与教育事业的不懈追求上。尽管与学生们存在肤色、语言和文化的差异,但这位“洋苏州”巧妙地将洋气与接地气融合,让国际化教育在苏州外国语学校这片教育的沃土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作为苏外初中IG教育主管,苏平带来了别具一格的教育理念与方式,并积极创新特色课程。如今,“Nathan课堂”已成为学校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他积极为学生创造机会,让他们能够从苏州博物馆、历史文化景点以及各行业大师那里汲取丰富的知识。在他的引导下,多元的世界文化在课堂上激情交汇,带有苏州独特印记的文化情怀也在这里引发强烈共鸣。初三的安同学回忆道:“初到学校时,我还是个总把疑问悄悄藏在笔记本角落的腼腆女孩,直到遇见了蓝眼睛的Nathan老师。”仅仅一年时间,这个曾经举手都会脸红的女孩,已经在国际大赛中与高中生同场竞技并斩获金奖。 苏平对学生责任感的培育,并不局限于校园之内,他更以身作则,活跃在校园之外。他带领学生前往民工子弟学校开展教学活动,积极牵线搭桥,促使苏州外企设立奖学金,与市内5所民工子弟学校达成合作,为超过400名学生送去帮助。 此外,他还带领师生远赴云南支教,甚至将支教的足迹延伸到肯尼亚。不仅如此,苏平还积极推动中外教学交流,邀请美国教师来苏州交流教学经验,每年组织约15次交流活动,大力传播苏州文化,搭建起更多文化沟通的桥梁。 成为文化摆渡人 让世界读懂苏州 苏平深知自己的双重身份。在苏州,他是外国友人的代表;而回到故土,他则化身为苏州的形象大使。平日里,他常常主动向国外的亲朋好友们讲述苏州的故事,细致解答他们对这座城市的种种疑问。在学校,他也时常教导学生,无论身处何方,都要时刻铭记自己代表着苏州。 除了在教育与公益领域发光发热,苏平作为艺术家的身份,更为他促进多元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途径。对苏州的深厚热爱,为苏平带来了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当苏平知晓山塘街全天24小时开放后,便即刻决定,用一年时间,每月选取不同的两个小时,拼接成一天,去全方位观察并拍摄山塘街在不同时段的独特风貌。在这个过程中,他捕捉到了游客们鲜少见到的山塘街美景,以及原汁原味的老苏州生活场景。不仅是摄影,他还将绘画作品带到国外展示。 自2005年来到中国,苏平在北京、上海、苏州地区举办17场展览。同时,积极推动中外艺术家之间的交流互动。2020年,苏平的故事被收录于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洋苏州”眼中的中国小康》一书,以独特的“洋视角”个人叙事,解码城市发展,成为苏州全面小康建设的生动写照。 谈及未来规划,苏平并没有好高骛远,而是秉持着过好当下每一天的理念,他笑言,若无特殊情况,会一直选择在苏州常住。 这位让全家姓氏都带有“苏”字烙印的美国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将理想深深融入江南水乡的脉络,用脚步探寻中国文化的深邃。 从课堂教学到公益践行,从姑苏城出发走向世界,当2025年春花再度烂漫绽放之时,这位跨越山海的“洋苏州”,依然会以初心传承苏州精神,用热忱搭建起连接东西文化的桥梁——因为二十年并非终点,而是让世界读懂苏州的又一个崭新起点。 美国外教苏平的二十载姑苏情缘 |
|||
![]() ![]() |
|||
![]() | 相关推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