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1 ,注册编号:2201005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经教育部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私立吉林助产学校,1993年,经教育部更名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名沿用至今。
截至2015年1月,学校占地面积47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6796万元。学校有校内实验实训中心10个,实验(实训)室230个;学校设有5个系部,24个招生专业,有教职工504名,学生6034人。
学校始建于1936年,前身是私立吉林助产学校。学校创立之初,有两位特别赞助者,五位校董,十余名教职工。
1955年7月学校由吉林市迁入长春市,地址:长春市朝阳区工农大路13号。
1958年,根据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多快好省地发展教育事业的指示精神, 1958年5月1日,中共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决定,将学校升格为长春医学专科学校。
1968年10月,长春市革命委员会决定,成立长春市卫生学校革命委员会,长春市卫生学校这个校名一直沿用至1993年。
1978年,吉林省政府决定学校开始招收大学本科班,这也是中专学校可以招收本科班的先例.
1980年,教育部确定学校为全国重点中等专业学校。
1983年5月,全校大搬迁,在困难中重建。
1987年,为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学校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挖掘潜力,发展委托、代培和跨部门、跨地区的横向联合办学,与生物制品所等8个单位联合办学。
1992年3月24日,通过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办学水平评估。
1993年11月5日,经国家教委批准,学校恢复为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取得了优秀的成绩,被吉林省教育厅确定为示范专科学校,被长春市政府评为模范集体。
截至2015年1月,学校有专任教师272人,校内兼课教师30人,共计302人,高级职称96人,占35.29%;中级职称109人,占40%;初级职称65人,占24%。专任教师中博士研究生10人,占3.7%;硕士研究生169人,占62%;本科生91人,占33.5%;大专及以下4人,占1.47%。专任教师272人,校内兼课教师30人,共计302人;其中具有双师资格139人,占46%。兼职教师共151人。高级82人,中级48人,初级21人。博士研究生1人,硕士研究生18人,大学本科132人。
学校有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5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7个,吉林省级教学名师1人,校级教学名师6人 。
吉林省级教学名师:李淑慧
吉林省优秀教学团队:临床医学专业教学团队(王春梅)、中医专业教学团队(许兆亮)、口腔专业教学团队(施艳娟)、护理专业教学团队(袁兆新)
截至2015年1月,学校设有5个系部(基础医学部、临床医学部、护理系、药学系和医学人文部),附属医院2所,24个招生专业。
系部 | 专业 |
---|---|
临床医学部 | 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药学、针灸推拿、医学检验技术、医学影像技术、医疗美容技术、眼视光技术、康复治疗技术、医学营养、卫生检验与检疫技术、卫生监督、卫生信息管理、医学文秘 |
护理系 | 普通护理、涉外护理、护理类(中外合作办学,护理)、助产 |
药学系 | 药学、中药制药技术、药物制剂技术、药品经营与管理、生物制药技术、生物制药及应用 |
资料来源: |
附属医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根据2015年10月信息显示,学校有中央财政支持实训基地和专业各2个,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1个,吉林省示范专业6个,吉林省特色专业(群)3个,吉林省品牌专业(群)2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教育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6门,省级优秀课程7门。
中央财政支持建设专业:临床医学、药学
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药物制剂技术
教育部卫生部第一批卓越医生培养计划试点单位:临床医学
吉林省特色专业(群):临床医学专业群、护理专业群、药学专业群
吉林省示范专业:临床医学、口腔医学、医疗美容技术、药学、护理、生物技术及应用
吉林省品牌专业(群):临床医学、护理
长春市示范专业:护理
中央财政支持的实训基地:康复专业实训基地、护理专业实训基地
精品课程:
级别 | 名称 | 级别 | 名称 |
---|---|---|---|
国家级精品课程 | 护理评估技术 | 省级精品课程 | 护理基础技术 |
中药化学实用技术 | 临床基本技能 | ||
教育指导委员会精品课程 | 社区护理技术 | 病理学 | |
病理与临床应用 | 诊断学 | ||
省级精品课程 | 组织胚胎学 | 生物工程综合实训 | |
资料来源: |
优秀课程:
课程名称 | 系部 | 立项时间 | 级别 |
---|---|---|---|
妇产科学 | 医学系 | 2008.11 | 吉林省优秀课程 |
口腔修复学 | 医学系 | 2010.12 | |
美容药物学 | 医学系 | 2009.12 | |
外科学 | 医学系 | 2012.12 | |
预防医学 | 医学系 | 2012.12 | |
针灸学 | 医学系 | 2011.12 | |
中医诊断学 | 医学系 | 2011.12 | |
资料来源: |
2009年,学校教师刘伟的《医药卫生类高职高专院校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研究》获得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张明淑的《高职高专药学专业职业关键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和刘淑文的《在基础医学教学中培养医学高职高专学生创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研究和实践》获得第六届吉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2008年,学校教师赵丹妮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执行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获得吉林省高校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
2012年5月,学校和四平市中心医院共同签署"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四平市中心医院(中国医科大学四平医院)校院合作教学实习基地协议书",达成了"顶岗带薪实习、定向订单培养"的合作项目。与长春市人民医院、北京佳美口腔医院、吉林心脏病医院、长春市产院、德惠福阳医院、吉林大学第四医院等多家医院签署顶岗带薪实习协议,与吉林康乃尔药业有限公司共同制定专业发展规划与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2015年10月信息显示,学校有5个校级科研机构。
校级科研机构: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中心、生命教育研究与推广中心、护理学研究所、药物应用技术研究中心、康复应用技术与老年看护研究中心
2014年,学校教师共参与编辑教材20部,开展了《"校企院"联合培养在我校药学类专业中的应用研究》、《药学类专业工学结合有效模式的实践研究》等项目的研究,发表了《药学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发展对策》、《校企合作模式下的高职高专教材建设研究》等相关论文。截至2015年1月,临床医学部教师主编副主编教材20余部,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30余项,发表省级以上论文100余篇,护理系教师主编和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教材23部,在研教科研项目33项,发表国家级论文50余篇。
2008年,学校教师杜鹃的《AQP-2在1型糖尿病肾功能改变早期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获得长春市科学技术进步奖。
医道天德
释义:"医道天德"语出元代王好古《此事难知·序》"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
"医道",是从医之道、生命之道,是通于自然与社会之道,是天地人和通的生生之道。战国·《黄帝内经素问》中说"道之大者,拟于天地,配于四海。"说明了这种道是广阔恢宏的。"天德"指天地包容万物、滋养万物,对万物普同一等,却不计回报之德。
将"医道天德"作为校训,强调医学院校的师生都应该具有与天地长养万物不求回报的大公无私相一致的德行。
长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校徽如右图所示:
释义:校徽由雕塑、书、盾牌、校训和学校中英文全名组成。
校徽主色调为蓝色,雕塑为本色。校徽各部分及色调的寓意:书是知识的象征,将书放在下端,表示知识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学校要尊重知识;将翻开的书放在学校门前雕塑的后面,表示知识的大门已经打开,希望全校师生能够以书为伴。
盾牌是抵挡外侵的工具,意即学校要肩负起守护人民生命健康、教育师生用高尚的道德抵御不正之风侵蚀的责任。
DNA雕塑顶部凸出盾牌上沿,表示学校倡导各项工作不能墨守成规,要冲破传统束缚、敢为人先、勇于探索、形成自己的特色,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蓝色寓意青春、敏锐、朝气、正派,象征学校蓬勃发展、蒸蒸日上。
践职不怠,厚德以人
释义:"践",履行、实践;"怠",倦怠、松懈。"践职不怠"就是要求学校师生员工能够各司其职,在工作和学习中永不倦怠、坚持不懈、以校为家,学生要学好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教职工要爱岗敬业,不断提高自身业务水平。
"厚德"语出《易·坤卦》:"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是指人应该胸怀宽广,气度宏大,具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厚德以人"意在希望师生员工应当效法大地,宽厚待人,和谐相处,以高尚的品德承载天下重任。
以"践职不怠、厚德以人"作为校风,强调了对待工作、学习和他人的态度。通过"践职"、"厚德"倡导医专师生爱岗敬业、刻苦学习和与人为善、体恤包容的精神风尚,从而形成文明向上、和谐稳定的校风。
精勤不倦,求知求真
释义:"精勤不倦"语出孙思邈《大医精诚》"故学者必须博及医源,精勤不倦……",强调了医学乃"至微至精之事"。"精"有精细之意,表明医学是精湛细微的学科,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在钻研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要追求博极医源,更要有"精益求精"的精神。"勤",努力、认真;"倦",取倦怠、松懈之意。韩愈在《进学解》中说"业精于勤荒于嬉",中国自古又有"勤能补拙"之说,作为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在学习中更应勤奋刻苦,倍加努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时刻不能倦怠。
知,泛指知识;真,这里我们取真理之意,指代客观事物的本原。"求知求真"不仅是一种客观严谨、与时俱进的治学态度,也是对师生的共同要求。学习知识,是为了追求真理、追求本原、追求自身价值,追求知识文化的最高境界。
"精勤不倦、求知求真"作为学风,从态度与行为方向两个方面来倡导教师和学生在学问、学习过程中都要勤奋严谨、务实客观、求索创新。它是学校师生治学精神的完整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