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学院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2 ,注册编号:2101041
辽东学院地处黄海之滨、鸭绿江畔,坐落在中国最大边境城市——辽宁省丹东市,是一所涵盖经济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九个学科门类协调发展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辽宁省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和辽宁省唯一一所加入中国应用技术大学联盟院校。学校于2003年4月组建,有着深厚文化底蕴和优良办学传统,办学历史可追溯到1948年安东农业专科学校,2010年通过国家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
学校分为临江和金山两个主要校区,临江校区沿鸭绿江而建,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新义州市隔江相望,环境幽雅,景色旖旎;金山校区坐落于著名旅游胜地五龙山下,林木葱茏,空气清新。校园占地总面积1280亩,建筑总面积40.63万平方米,固定资产总值9.1亿。现有在校生16220人。
学校下设16个二级学院,设置47个本科专业、23个高职招生专业。现有国家级试点专业3个,省级示范专业2个,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转型发展试点专业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试点专业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5个,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精品课程13门,承担了省农村助理全科医生培养项目,被授予国家大学生KAB创业教育基地和省级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现有教职工1760人,专任教师1027人,其中具有正高级、副高级职称教师532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780人。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2人、千人层次9人,省优秀教师4人,省教学名师8人,省专业带头人4人。学校实施中青年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人才梯队建设工程,开展“双师双能型”人才队伍建设。
近年来,学校共承担市级以上研究课题280项、横向课题13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6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课题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到3555余万元,共获市级以上科研奖励187项,奖励高水平论文415篇、专利202项。
学校获批功能纺织材料和水环境放射性预警监测技术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筹建项目;与丹东市和东港、凤城等县市签署校地深度合作协议,获批“高校服务县域经济首批试点单位”,紧密围绕丹东重点产业集群以及传统特色产业、战略新兴产业、技术服务产业,以纺织服装、满族医药、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与丹东市通过科技合作、人才培养与交流、成果转化、技术支持等多种形式开展校地深度合作,建立纺织服装公共技术服务平台,筹建省级户外防护纺织制品检测中心,与东港市开展现代特色农业、农业科技服务、农民技术员培训等校地战略合作,与辽宁省民委、丹东市、丹东药业集团共建满药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院,推进农业科技园建设,建成小浆果、杜鹃花、现代农业、蜜蜂、北虫草、平欧杂交大果榛子等6个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示范基地;先后建立8支科研创新团队、29个应用技术研究所,组建涉及电子、汽车零部件、旅游、化工、服装等10个行业企业校企协同联盟;培养各类农民技术员1800余人,组织7支科技特派团,直接服务农户500余户,推广蓝莓、草莓等新品种和配套栽培技术达2000余亩,规划工业园区、风景区、新农村项目120项;获重大校企合作项目32项、技术成果转让18项;朝鲜半岛研究中心、丹东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中心、文化社会研究所、辽东学院社科联等新型“智库”发挥积极作用。
学校非常重视国际合作交流,分别与美国、英国、加拿大、俄罗斯、韩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14所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校际联系,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互派留学生以及合作办学等活动,其中与韩国多所大学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充分体现了辽东学院的地缘优势。
面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常态,面对国家“四大板块”、“三个支撑带”战略组合的新需要、面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向应用型转变的新要求,辽东学院充分发挥特有的沿江、沿海、沿边的区位优势,认真履行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的基本职能,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丹东发展和辽宁振兴为己任,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突出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竞相发展,立足地方、融入地方、服务地方,使深化产教融合、校地校企合作成为常态,着力推进内涵建设,着力提高教育质量,着力激发办学活力,着力营造优良校风教风学风,由“等靠要”变为“闯改创”,全面提升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核心竞争力,持之以恒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四个着力”“三个推进”,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优势明显、特色突出的应用技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