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简介
聘请外国文教专家资格证注册类型:A2 ,注册编号:1180008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是国家文物局直属的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机构。其前身可追溯至成立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整理委员会”;1949年更名为“北京文物整理委员会”,是新中国第一个由中央政府主办并管理的文物保护专业机构;1973年更名为“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1990年与文化部古文献研究室合并为中国文物研究所;2007年8月更名为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根据国家文物局的要求,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目前的主要职责是:开展国家文化遗产资源的调查、登录工作;承担国家水下文化遗产保护相关工作;承担文化遗产科学的基础研究、专项研究,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应用技术研究,推广科学技术研究成果;承担国家重要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编制、维修及展示方案设计;开展文化遗产保护科学技术的国际合作、学术交流和教育培训工作等。
历经七十多年的发展,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已建设成为学科门类较为齐全、人才优势较为明显的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除罗哲文、杜仙洲、余鸣谦、胡继高、王丹华、黄景略、黄克忠等享誉国内外的老一辈专家学者外,还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中青年科研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截至2010年9月,全院在职员工134人,具有高级职称者56名,具有博士学位者26名,硕士学位者46名,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17名。主要研究领域涵盖了文物保护科技、古代建筑及岩土遗址保护、设计规划以及博物馆、水下考古等多个学科方向,形成了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科学各具特色又交叉融合的文物保护专业体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考古发掘资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技术保护设计甲级资质、可移动文物修复一级资质以及文物保护工程施工一级资质等。
多年来,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主持承担了一大批国家级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和省部级重点科研项目,承担了国内重大文物保护工程及科研项目,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同时还开展了一系列的工程技术咨询、评估和技术服务等业务工作。据初步统计,全院承担、完成了文物保护维修设计以及指导施工项目五百余项(含重大项目一百余项),文物保护科技项目三百余项(含国家级项目二十余项)、国家基础研究研究项目二十余项,出版论著一百余种,承担的项目多次获得国家及省部级奖励。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与国际重要文化遗产保护机构、学术团体、国外著名科学研究机构和知名大学开展了广泛的交流与合作。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国家委员会秘书处、文物保护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管理办公室等均挂靠在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