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对“洋面孔”不再感到陌生与新奇,当越来越多肤色各异的外国人着迷于中国文化纷纷前来,当中国高校及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地尝试招聘外籍教师,人们对于外教的选择与评估也似乎有了不同于以往的标准。
****外教管理中心执行主管黎傲·贝叶尔指出:“好多学生都已经出去了,他们会把在国外看到的东西告诉国内的朋友和同学。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清楚一个合格的外国老师应该什么样。”黎傲对记者说:“来中国之前,我从书本上学到,中国人打招呼的方式是‘你好吗’‘我很好’。但当我来到这里,发现人们根本不这么说。”他认为,这与外教来中国教书的道理是相通的,只有了解这里的文化,才有可能更好地施教于这里的学生。
几位接受采访的外籍教师也纷纷表示,外教的意义已不再停留于几年前的用英语和孩子聊聊天那样简单,面对外教市场逐渐成熟、学生与家长愈发理性,“洋外教”应当承担起更多责任。
取长补短不强迫,激发学生潜能
“我不想把西方课堂上的那套东西原封不动地搬到这里。强迫孩子接受纯粹的西方教学模式,毫无意义。”康妮可是美国纽约人,现在在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班任教。再过一个月,就是她来中国的第五个年头了。
康妮可认为,中西方教育各有所长,作为一个在中国课堂上授课的外籍教师,她一直在尝试以一种取长补短、互相借鉴的方式施教于学院学生。“哪种教育都有自己好的地方。结合东、西方教育优势为学生讲课,是我最想做的事。”
通过几年观察,康妮可发现,中国学生的理论知识十分扎实,但不少学生缺乏自信与探索欲望,而搞艺术的学生最不能丢失的恰恰就是一份自信。“他们力图把每件事都做得很完美,对自己造成的小缺陷非常在意。其实许多学生都具备不错的实力,他们需要的只是一点点启发与调动。”
康妮可曾给学生每人几十张面积不大的纸,为他们布置一个话题。学生只能用30秒完成每一幅绘画。“画的结果不如长时间创作出来的精致,但当我们最终将这些画贴在墙上,组成一幅大图,那效果看上去棒极了!我这么做的目的,是想让学生知道,即使在短时间内,他们也可以创造出如此美好的作品。因此,他们有理由变得自信。”
黎傲在***有过任教经历,在他看来,西方课堂上的交流方式有三种:老师对学生,学生对老师,学生对学生。中国课堂上的交流注重一种方式,那就是老师对学生。“这种方式并非不好,但我想让学生们对学习感到兴奋,享受其中。”黎傲曾尝试打破老师台上讲、学生台下听的单一授课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主角,更多地参与到辩论中去。
他曾将班上学生分为5人一组,并引出“如果去旅游,你决定使用哪种交通工具”的话题。如果组里有学生说喜欢坐飞机,其他组员必须反对这个学生的观点,并道出理由。“就算他们同意第一个人的观点,我也要他们说‘不同意’。我希望学生在这些争论中获得更多敢于面对挑战的勇气,即使是那些连他们自己都不相信的事情。”
金发碧眼已经不再OK
曾经接受过外教授课的某高校学生姜某认为,外教决定到中国来授课,就要尊重中国文化,对学生充满热忱,并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而不是单纯停留在“会说英语”那么简单。留给她印象最深的是大学上文学课时的情景,“授课的几位外教不见得是硕士、博士,却富有热情、了解并喜爱相关知识。他们在教给我们知识的同时,也给了我们对西方社会最直观的认识。”
当越来越多的学生选择留学并且对西方教师有所了解,当课堂上不再拘泥于严格的师生界限,学生与外教谈笑风生,当学生与家长对于外教的认识越来越趋于理性化,人们对于外教的期望值已经不再是“同孩子用英语聊聊天”那样简单。市场在走向成熟的过程中,一张“外国脸”显然已不再OK。作为西方文化的亲身经历者,学生们在希望获取知识的同时,得到来自西方文化的熏陶,而这也恰巧被托马斯·约翰逊写在了个人授课计划之中。
“我认为一名外教在带来本土授课方法的同时,也带来了那里的文化。作为外教,我的责任不仅仅是让更多的学生通过考试。很多学生最终都要出国,在去到国外之前,他们应该知道那里的文化,以及如何与外国人打交道。”
托马斯·约翰逊来中国的五年时间里,一直在担任外语口语教师。他幽默地告诉记者:“这里的火警电话是119,美国的火警电话是911;在这里查询信息要打114,在美国要打411。这就好比中美文化,人们对于很多事情的理解截然相反。所以,作为一名外教老师,我有义务向学生介绍美国文化,减少学生出国后也许会遇到的文化障碍。这是我应该做的。”
选拔外教注重“软实力”
据悉,我国尚未出台对于外教的统一评估标准,对于外教的选拔与考核,目前只能具体到各个用人单位。“如何挑选合格外教”是每一个用人单位应当思考及重视的事。
***外教管理中心高级经理黄炫告诉记者:“我们都会说中文,但不一定会教中文,选拔外教也是同样的道理,会说的不一定会教。”比较当初选拔与如今的不同之处,黄炫认为,他们如今更注重外教的“软实力”。“要看一个外教的耐心、激情,是否乐于和学生进行沟通。外教招聘环节需要进行真实授课演示,我们会提出各种问题来‘为难’他们,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就能看出哪一位更有耐心,而哪一位缺乏耐心。”
中央美术学院国际预科项目主任黄鹂认为,优秀的外籍教师在教学方法与模式上有许多可取之处,他们更强调趣味、热情以及情景中教学。用人单位选拔外教的最终标准要以学生为中心,目的是帮助学生更好地解决问题。“好外教是指作用在学生身上最有效的。外教应当是帮助者与支持者。任何一个外教和其他老师一样,有自己独特的教育背景与经验,并不存在谁优于谁的问题,所有的外教都要融入到环境中来。如果他们拒绝调整与文化认同,并且始终怀着一种优越感,就不符合我们的用人标准。”
西雅图城市大学工商管理学,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研究生授课教师马燕结合自己在西方课堂的授课经验总结道,无论西方教师到中国教书,还是中国教师到西方授课,外教是否尊重并理解当地文化是用人单位选拔的重要标准。如果无法将教学内容与当地实情结合起来,就存在沟通隐患。此外,教师的师德也是用人单位的测评重点,“有些教师在事业上摔跟头,并不一定是他们的知识匮乏,而是人格存在缺陷。”
把宝贵知识带回去
2010年,法国病毒学家吕克·蒙塔尼耶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教师可能会把宝贵知识带回本国,以帮助自己的国家更好地了解中国。”
如他所言,几位接受采访的外教纷纷表示希望有一天他们能将在中国看到以及学到的东西带回去。
“我发现中国学生的许多做法很值得借鉴,他们十分努力、对未来规划清晰、为高考而拼搏。通过与学生们的接触,我学到很多。我会把中国教育的优点带回自己的国家去。我的梦想是有一天能够回到美国,教美国学生讲中文,并与他们分享中国故事。”目前正在新东方教授《剑桥英语》的布伦特·利特来中国两年了,在这里,他娶了一位中国姑娘,“什么时候离开要取决于我的妻子,我热爱中国,我可以在这里待很久。”
而布伦特的同事约翰则打算从明年开始着手研究一种新的语言培训项目,“中国正在变化,中国的教育也是如此。我看到这个趋势,计划在未来的一年开始创作一种全新的语言培训项目,这无疑是最合适的时机。”
“如今,教育正在走向国际化。我们的眼中,不应单纯地看到中国教育或美国教育。我希望把中国与西方教育的优点结合起来,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康妮可告诉记者,其实她并不喜欢“外教”这个称呼,“这会让我感觉格格不入。希望有一天,人们不再对外教感到新奇,希望有一天,我可以做到真正地融入。”
相关文章:湖北省-荆门幼儿园园长回访录:轻轻松松找到合适的外教
江苏省-淮安高中回访:高素质外教, 我们很放心
幼儿英语学习别着急“抢跑”
外教标准向“软实力”靠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