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2023-2-17 8:59:00 | 点击:10 | 用户:Lisa | 出自:聘外易 |
---|---|---|---|
文章来源:凤凰网青岛 外籍教师Dudu乐享即墨乡村游 近日,山东省青岛市即墨区移风店镇邀请驻即外教(外籍人才)非洲博兹瓦纳共和国的Dudu来到即墨区移风店镇游览,参观大欧鸟笼乡村记忆馆、地方戏柳腔博物馆,并体验鸟笼制作、学唱柳腔,近距离感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哇塞,太漂亮了!”Dudu来到移风店镇大欧村鸟笼乡村记忆馆,看到大大小小形状各样的鸟类,发出阵阵惊叹。大欧鸟笼是即墨区移风店镇大欧村的传统手工艺制品,世代相传,远近闻名,距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乡村记忆馆中展示的各式各样的鸟笼,是世世代代大欧人勤劳与智慧的结晶。如今,大欧鸟笼借助互联网力量,电商年销售额超2000万元,让传统手造文化真正成为了经济发展新动能。 讲解员后来告诉记者,当外国友人得知这小巧灵气的鸟笼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时,感到十分意外和新奇。 “中国很美丽,即墨人也很美” 穿戏服、戴行头、妆化扮靓。在移风店镇地方戏柳腔博物馆里,Dudu一板一眼学唱柳腔名剧《梁祝》经典唱段之《十八相送》。现场,柳腔老师为她传授柳腔表演身段和形体动作、演绎柳强的经典唱段。她一板一眼的学唱还真有那么点柳腔的腔调,引来了阵阵观众的掌声。 “很多常驻在即墨的外籍人士对中国文化很感兴趣。之前,我们也组织过‘外籍人士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即墨区移风店镇工作人员陈晨说。“弟兄二人出门来,门前喜鹊成双对。”Dudu唱道。 即墨柳腔是一个较古老的地方剧种,始于清朝乾隆年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柳腔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1956年成立了专业的“即墨柳腔剧团”,迎来了柳腔艺术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1959年,青岛市柳腔剧团应邀进京,并三进中南海怀仁堂,向中央领导和戏剧界知名人士及首都人民汇报演出了《割袍》、《赵美蓉观灯》等剧目,获得极大成功,把柳腔誉为“胶东之花”。从此即墨柳腔这一地方小剧种,以她独特的艺术魅力,扬名全国。 “哇,这里的草莓又甜又好吃!” Dudu在移风店镇小蜗牛农场体验采摘草莓,体验乡趣,品味新鲜。“自己动手摘下来的草莓,新鲜!” Dudu手举着刚采摘的鲜红向记者炫耀。 Dudu手提着小篮子,穿梭在草莓大棚中,品尝新鲜美味的草莓,采摘园里洋溢着欢笑。 善良热情,这段经历非常愉快,以后有机会还会再来。”Dudu不停对移风店镇的工作人员竖起大拇指,表示非常感激。 |
|||
相关推荐: |